虽然或大或小、或专业或一体,但至今为止,我们却没有在它们之中看到真正的爆点。
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拆迁。2017年,经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摸底排查,自然保护区内微山县违规项目共20个,其中,7处光伏发电,9处生产经营性违规设施,2处渔业养殖违规设施,1处矿井码头违规设施,1处水泥生产企业。
一个对该事件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所以建成的光伏电站都搬离了,我现在得到消息政府在给他们重新划规地方再给他们安置。同时,光伏扶贫、光伏农业也一定程度上在开展光伏工作时遇到了这类的困扰。事实上,在这之前,有关光伏被拆除的消息多来自于分布式光伏,屡屡出现城管拆除屋顶光伏电站的现象。比如煤矿塌陷区,它就是在这闲置,以后种植养殖永远都不可能了,这种地方建光伏电站可能风险就很小。该项目投资19.77亿元,于2014年4月1日获得河南省发改委复核核准,但直至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之时未获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最终被叫停。
日前,山东微山县拆除6个光伏电站共计298兆瓦的消息引发热议,截止到8月26日17时,6处光伏项目已拆除27.6万余块光伏组件,占光伏组件总量的31%。如果你是一家光伏电站的业主,你的光伏电站还在苦苦等待补贴吗?此刻不妨先冷静一下,咨询一下自己的项目是否违规,因为已经有集中式电站因违规被要求拆除。因为分散式风电的接入条件比较好,可以选择平坦的,离用户近的地方就地而建,不像在山岭上开发的风电要修路。
而体量相对小的企业又无法承受风电投资的高风险压力。对于分散式风电的未来,秦海岩始终抱着坚信不疑的态度。风电的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大部分开发商都属于财务实力雄厚,贷款相对容易的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它们来说分散式风电的开发收益低又耗费人力。虽然德国单位千瓦装机量多,但并没有看到遍地风机的景象,更多的还是三三两两的风机。
今年6月,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从不受年度指导规模,简化核准程序等方面又一次鼓励分散式风电的加快发展。那么,分散式风电是否是下一个风口呢?你怎么看?。
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认为,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都一定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千万不要讨论出来一套政策企望其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现实是,不需要修路的地方大部分是基本农田,如果要在基本农田上做风电项目,需要一级一级地打报告。我们在看到风电和光伏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今年的风电光伏装机已经超过了2亿千瓦,中国的水电装机为3亿千瓦,明年风电加光伏就能超越水电的装机,而水电是不需要补贴的,但风电和光伏的补贴缺口已经达到了600亿元。如果德国可以将分散式风电利用得如此充分,那中国就没有理由发展不了分散式风电。
核准一个大的风电场用半年,核准一台分散式风电机组也是用半年,那做分散式的成本开发商承受不起,王海波表示。首先,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如果土地是农民的,开发商给农民一部分收益农民是很高兴的,但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没有动力把农用田让出来给风电企业。他认为,中国现在的电力供应在未来5年甚至是10年是过剩的,所以对于新能源的投资不能盲目狂热。
此外在牵头带动各方利益参与的过程中,整机制造商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开发过程中来,将分散式风电所能带来的效益真正体现出来,这样也会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政策支持,市场趋势看起来都利好的分散式风电为什么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首要问题是核准。
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表示,中东部分散式的资源很多是集中开发剩下来的优质资源,江苏、山东、安徽的某些地区风速能达到6m/s,这样的资源在集中开发中已经很难找到了,所以在这些地方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还是客观的。然而距分散式风电首次正式被能源局提出已经过去6年了,我国在分散式风电的探索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表示整个风电行业如果把分散式作为风口来对待的话,会与风电降低成本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形成冲突,最终把自己带到沟里去了。分散式风电的开发不比分布式光伏规模灵活、投资成本低。在一部分人看好分散式风电的同时,另一部分人表示了担忧与会的整机制造商代表均表示,分散式风电的开发既是对开发商的考验也是对制造商的考验,如何设计制造出适合低风速,保证项目的收益率在这一情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分散式风电为何没发展起来?谈及分散式风电,很多人的感受就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分散式风电的开发不比分布式光伏规模灵活、投资成本低。
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来说明风电企业目前不得不面临的现状。金风科技的总裁王海波在近日举办的2017国际风能大会开幕式上说。
此外,包括秦海岩在内的很多业界人士都表示,分散式发展速度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目前我国开发商的投资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过去抱西瓜的状态。如果土地是农民的,开发商给农民一部分收益农民是很高兴的,但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没有动力把农用田让出来给风电企业。
而现实是,不需要修路的地方大部分是基本农田,如果要在基本农田上做风电项目,需要一级一级地打报告。风电的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大部分开发商都属于财务实力雄厚,贷款相对容易的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它们来说分散式风电的开发收益低又耗费人力。
对于分散式风电的未来,秦海岩始终抱着坚信不疑的态度。另外有人提到,中国现有的规定是分散式风电机组不得距离居民区少于500m,这就导致了很多资源好的地方没办法建机组。首先,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发展分散式风电需要整机商承担起责任,引入社会资本在讨论中,针对未来如何更好地探索分散式风电的商业模式,调动开发商积极性,上述人士各抒己见,但总结下来有一下几点大家达成了共识。
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认为,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都一定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千万不要讨论出来一套政策企望其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他认为,中国风电行业的下一步出路就在于分散式风电。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表示整个风电行业如果把分散式作为风口来对待的话,会与风电降低成本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形成冲突,最终把自己带到沟里去了。政策支持,市场趋势看起来都利好的分散式风电为什么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首要问题是核准。
核准一个大的风电场用半年,核准一台分散式风电机组也是用半年,那做分散式的成本开发商承受不起,王海波表示。秦海岩摆出了一组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在德国,单位面积的装机量为138kW/km2,在有的地区能够达到400kW/km2,而在中国湖南地区,这个数值只有20kW/km2。
但,重点是要有更多的利益参与进来,如果社会资本、农民、政府能够参与进来,以后核准的问题,用地的问题就都好解决了,收益也可以大家共同享有。虽然德国单位千瓦装机量多,但并没有看到遍地风机的景象,更多的还是三三两两的风机。如果德国可以将分散式风电利用得如此充分,那中国就没有理由发展不了分散式风电。伴随着三北地区严重的弃风限电现象、和优质大规模风资源基地被逐渐开发,风电开发商和整机制造商都把眼球转向了中东部、南部等低风速消纳良好的地区。
杨校生还提到,在农村开展分散式风电发展,土地所有权是一个关键问题。今年6月,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从不受年度指导规模,简化核准程序等方面又一次鼓励分散式风电的加快发展。
那么,分散式风电是否是下一个风口呢?你怎么看?。其次,整机制造企业要在这场向中东部迁移的浪潮中承担起责任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理事长杨校生也说,国企内业绩的考核导致开发商只想抓大的,看不上小的。在一部分人看好分散式风电的同时,另一部分人表示了担忧。